团情要闻
赓续“四千精神” 铸就强城新篇——温州理工学院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出征起航!
来源:【团委】 发布时间:2025-06-27 浏览次数:次为引导青年学子在红色研学中铸魂,在“四千精神”践行中赋能,6月27日,温州理工学院2025年“赓续‘四千精神’ 铸就强城新篇”暑期社会实践出征仪式在滨海校区演艺中心举行。温州理工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定福、学生工作部部长杨雄、团委书记连政、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琼出席仪式,教务处、保卫处、学院相关负责人、暑期社会实践团队66支团队共计1千余名师生参加。
王定福做动员讲话。他指出,社会实践是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,青年学子要在“行走的思政课”中受教育、长才干、作贡献,发扬“四千精神”,深化思想引领与价值塑造,提升创新实践能力,服务国家战略与基层治理。对此,他提出了三点建议。一是在“问理”中深植家国情怀,要问理论之真、初心之源、时代之需,于鲜活的社会大课堂中深化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,追寻先辈足迹,明确青年肩负的历史责任,做信念坚定的笃信者。二是在“育魂”中砥砺奋斗精神,青年要勇于担当吃苦、敢于攻坚克难、甘于无私奉献,将“小我”融入“大我”,以服务社会、服务人民的真挚情怀投入实践,做挺膺担当的奋斗者。三是在“解题”中锤炼过硬本领,聚焦真问题、练就真功夫、力求真实效,努力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,把成果转化在服务发展、惠及民生的具体行动中,做知行合一的实干家。
连政向与会师生介绍筹备工作。今年的暑期社会实践围绕建设结构多元的实践育人模式,结合“百个学生团队服务百个村社”行动,为培养高水平理工类、应用型人才赋能。一是突出思想引领,组织21支实践队赴红色教育基地开展沉浸式学习,引导青年坚定理想信念、赓续红色血脉。二是精心组织部署,构建“强城·兴村·融合”三维实践体系,组织实施AI赋能培训,确保社会实践活动稳步开展。三是创新特色做法,创新培育机制,重点孵化10项“四千精神”暑期乡村振兴精品体验实践项目。四是深化校地协同,建立“地方需求清单+高校资源清单+项目对接清单”,切实服务地方发展。
仪式上,王定福为十大“四千精神”精品体验实践孵化项目颁发预立项证书,后续实践项目将重点围绕新青年下乡、“千万工程”深化、科普宣讲等开展实践。随后,“四千精神”红色研学十大点位发布,21支队伍将赴红色研学点位,深刻感受“温州模式”与“四千精神”的时代跃迁,并以此为起点,在践行“四千精神”中铸就温州强城新篇章。
指导教师林森苗做代表发言,围绕“用数智技术活化红色资源”的实践历程,讲述带领薪火智旅团队为烈士亲属实现“跨时空对话”的故事。她表示,实践让学生对革命精神的认知从“遥不可及”到想要“主动传承”,接下来将继续与各实践队同行,传递红色火种,让信仰在新时代焕发生机。
农裕实践队学生代表陈晨发言,她结合实践经历分享感悟,青年要带着问题意识深入一线,不仅“身入”,更要“心至”“情至”;要创新理念融入实践全过程,在产业帮扶、文化传承、生态保护等领域探索新方法。
随后,与会领导为全体实践队伍授旗,正式启动2025年温州理工学院暑期社会实践。
全体实践队员在校团委学生副书记(学生)戴瑞意的领誓下进行宣誓,承诺在社会实践中弘扬“厚德浚智,循理精工”校训精神,展现青春作为、彰显青春风采、贡献青春力量。
为保障暑期社会实践顺利开展,学校组织了3场专项行前培训。马克思主义学院张琼老师作“以青春足迹,续写四千华章”主题讲座。她聚焦青春、思考与实践的关系,深入阐述“四千精神”内涵,呼吁青年学子做“四千精神”的代言人,为暑期社会实践注入澎湃动能。
安全保卫部潘云奔老师作《安全Buff叠满,实践稳赢不浪!》暑期社会实践安全培训,重点强调了网络安全、交通安全、人身安全及消防安全的重要性,要求队员时刻绷紧安全弦,确保实践活动平稳有序。
学校特邀温州市新闻传媒中心王婕琳老师,为实践学生开展新闻通讯写作与投稿指导。她结合实践案例,指导如何将走访见闻转化为有温度、有深度的文字,助力队员提升宣传报道能力。
下一步,校团委将继续响应学校“问理·育魂之旅”思政工作品牌,深化打造“实践+”“场域+”育人平台,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、长才干、作贡献,争做有理想、敢担当、能吃苦、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,让青春在助力强城行动、服务社会发展中书写新篇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