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温理工青年》编辑部
赛场留英姿,运动无息 ——温州理工学院第一届运动会采访
来源: 发布时间:2021-11-26 浏览次数:次岁至十一月,尽管空中已吹起了寒风,但运动员们的身姿依然矫健。步履坚定,是他们不屈不挠的信念;汗水涓滴,是他们永无止境的拼搏。鲜红的跑道依然留存着运动员们竭力奔跑与跳跃的身影。那么在这些努力的身影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呢?
教师采访
黄辉老师(教工男子100米决赛第二名 行政机关)
Q:对这次成绩满意吗?在比赛中有什么样的感受?
A:这次成绩可以说超乎预想,发挥得很理想。虽然对手的水平很高,感觉很累,但是比赛很有竞争感,可以让我在奋力追赶的同时将自己的状态调动起来。
Q:本次运动会是温州理工学院第一届运动会,您觉得对于我们而言有怎样特别的意义?
A:从团学的角度来说,尽管由于新旧校区的迁移为这次运动会的筹备带来了一定的工作量,但是有很多学生骨干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本次活动中,营造一种青春向上的氛围,让我感触很深。
法琦老师(教工男子跳远甲组第一,教工男子4*100小组第一、总院第二 文学与传媒学院)
Q:在上午的跳远比赛中您获得了第一名,对此您有什么感想呢?
A:因为跳远这个项目是我相对比较擅长的,每年的成绩也比较稳定。读书的时候也是学体育这个项目的,所以我对这个项目充满了信心。
Q:在这次运动会中您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,您能简要谈谈您对运动的看法吗?
A:因为现在工作比较忙碌,锻炼时间比较少。加上在甲组中我的年龄也是相对偏大的,和那些新老师相比,体能上还是有所欠缺。但是我有保持日常锻炼的良好习惯。一个舒适健康的身体状态,是工作和锻炼的基础。我也将继续保持对运动的热情。
刘明清(教工男子三千米第一名 建筑与能源工程学院)
Q:为了准备这次运动会,您做了哪些准备呢?
A:因为我有跑步的这个爱好,自己可以去提前一周去跑步两三次左右,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我对象一直监督我,让我坚持下来,我才能在这次运动会上发光发热。
Q:那您平时是怎样锻炼的呢?有什么可以让同学们借鉴的呢?
A:首先要对运动产生兴趣,有了兴趣之后你才会有动力,有了动力你才能坚持下去。今天这个赛场氛围也很好,在同学们的呐喊声中我很受鼓舞。
学生采访
许澍(男子标枪及铅球第一名 建筑与能源工程学院)
Q:你平时是一个热爱运动的人吗?
A:是的。我从小就接受一定的训练,同时也加入了学校的体训队,平时也在坚持训练以保持状态。
Q:你在日常生活中会通过什么方式来提高身体素质呢?
A :我平时一般会通过打篮球或者乒乓球的方式锻炼自己。
陈昊(男子跳高第一名 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学院)
Q:你平常是如何锻炼自己的呢?有什么训练的方法可以分享给大家的吗?
A:我平常锻炼得比较少,在比赛之前有针对性地练习过一段时间。
Q:这次运动会得奖对于你来说有什么重要意义吗?
A:通过这次比赛发现了一些自己的优势吧。对于大三的自己,我想通过体育老师的帮助,看看有没有机会参加一些这方面的比赛,提升一下自己。
张迪 (女子400/800米第一名 经济与管理学院)
Q:这次运动会有没有自己比较期待的项目呢?有什么话想对学弟学妹说的吗?
A:在这次运动会中,我自己是最期待的项目是跳高。我希望下届运动会他们可以表现得更好,身边人给的鼓励是最重要的,其次团队的力量可以支撑你去参加任何一个比赛并取得很好的成绩。
Q:在比赛表现得那么出色,训练的时候有什么特别的技巧吗?你认为取胜的关键是什么呢?
A:技巧就是每次训练都要去认真对待,在比赛和训练中,不断努力,挑战自我,一点点的去进步。
两天的运动会非常的短暂,但在这其中我们体验到了团体的实际凝聚力,也感受到了运动员们的青春风采。运动会的意义不仅在于名次的较量,而且还在于团体和个人的协调。祝愿所有的汗水都可以为不朽的未来铺垫,希望所有的呐喊都化作深厚友谊的序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