团发[2016]13号——关于印发2016—2017学年温州大学瓯江学院团委工作(要点)的通知
来源: 发布时间:2016-10-12 浏览次数:次各分院(直属系)团总支:
本学年,瓯江学院团委工作的指导思想是: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、四中、五中全会精神,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,紧密围绕温州大学第三次团代会精神和学院的中心工作,根据“凝聚青年、服务大局、当好桥梁、从严治团”四维工作格局,结合自身实际,不断加强团的自身建设,通过实施“1234”工作方案,即坚持“一个目标”,建设“两支队伍”,实现“三个突破”,突出“四个重点”,力争使学院共青团工作迈上新台阶。
一个目标:
团结带领全院团员青年加强基层团总支和团支部建设,把瓯江学院团委打造成为学习型、服务型、创新型的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先进青年组织。
两支队伍:
1、让党放心、青年满意、业务精干、政治过硬的高素质团干部队伍;
2、吃苦耐劳、作风优良、敢于胜利、开拓创新的高水平学生干部队伍。
三个突破:
重点开展五四红旗团支部建设,争取省级及以上荣誉,实现团建工作新突破;2、凸显学院特色,重视学生科研竞赛,实施精品工程,实现校园文化建设新突破;3、推动“三服三化”青年志愿服务模式,将成果真正落地,实现志愿服务工作新突破。
四项重点:
(一)深化思想引领。
1.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年。将团学活动打造成学习党的理论方针政策的主阵地之一,推进团属阵地信息化、网络化、独立化,成为理论武装青年的主渠道,牢固树立对党的科学理论的信仰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“中国梦”的信念。
2.用重大节庆日活动影响青年。扎根传统,关注时政。以国庆、“一二·九”、“五四”等重大节庆日为契机,开展主题鲜明、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,贴近实际、贴近生活、贴近学生,提高团学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,增强团组织的影响力。
3.用创新团组织生活吸引青年。巩固团组织有形化建设,大力实施共青团标语、团旗、团徽上墙,积极推动“唱院歌”、“跳院舞”、“学院史”三项新生活动。充分发挥团总支和团支部的主观能动性,提高凝聚力和战斗力,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。完善各项评比制度,坚持“以评促进,以评促改,重在建设”,增设“校园文化工作优秀奖”、“团建工作优秀奖”、“新媒体工作优秀奖”、“实践育人工作优秀奖”、“学生学术科技工作优秀奖”,努力创建富有激情与活力的基层团组织。
4.用丰富生动的新媒体感染青年。大力推进新媒体阵地建设,完善学院共青团舆论宣传阵地。以“瓯江青年”微信平台为主阵地,积极推进各团总支微信平台建设。通过出台《温州大学瓯江学院共青团工作微信平台建设实施细则(草案)》,加大团工作的宣传力度,并将此工作纳入学院五四团总支考核。
(二)突出成长服务。
1.启动“启航”人才教育培养工程。一是着力构建班团、分院(系)、学院三级人才教育培养体系,科学设计教育培训内容,在强调青年团员自我教育、自我成长的基础之上不断提高青年团员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、系统性和专业性;二是加大对团员干部、团员骨干、入党积极分子等的教育培养和实践锻炼,提高理论与实践能力,切实发挥好榜样作用;三是实施青年团干教师“走出去”战略,通过带领他们前往兄弟院校参观考察和学习交流,促进其全面发展。
2.实施大学生创新项目扶持计划。做好新学年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(如:新苗人才计划、课外科技作品竞赛等)。鼓励学生参加各项各级专业竞赛,完善各竞赛和创业与学分对接制度。继续推行专业技能大练兵品牌活动,积极做好第十届专业技能大练兵的总结评优,全面启动第三届“状元讲堂”,扩大其在学生中的影响力。鼓励、引导各团总支开展与专业技能素质训练相结合的团学活动,提高专业技能。
3.搭建大学生信息绿色沟通平台。通过广泛调研、设置意见箱来收集、整理同学们对学院教学、科研、食堂、图书馆等方面的建议和意见,并及时反馈给学院的相关部门,协同他们寻求解决办法,曾先后与校团委、院办、教务部、保卫处、图书馆等相关部门联系百余次,为学院的改革和发展献计献策。
(三)强化素质拓展。
1.持续推动各级团组织内部建设。构建“一体两翼”的大团建格局,以团组织为主体,以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组织为两翼,注重发挥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的自身优势。进一步完善院团委、团总支、团支部“三级管理”模式,逐步形成广泛联系的、网络状的青年工作框架,大力提倡以基层的团支部为主体开展特色活动,有效激活基层团组织,凝聚人心。
2.重点打造瓯江“青马工程”特色。积极革新青马培训课程和开展实践锻炼,深化对加强对外学习交流,不断提高青马学员的政策理论水平、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等。全面推进瓯江青马班全国商会行活动。通过走访全国各地商会,与各地温州优秀企业家进行交流,学习了解温商精神内涵,开拓视野。同时,打造青马高素质团队作为学院对外交流的窗口和载体,提升瓯江学院在温商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,推动双方多方面和交流合作,促进学院更好发展。
3.努力提升校园文化活动人文内涵。强化学生社团建设,更新部分活动设备和建设新阵地。坚持“学院活动品牌化、特色化,班团活动个性化、大众化”的开展原则,举办五四表彰大会、社团文化节等品牌化、特色化活动,同时鼓励各班团积极开展公寓文化建设、阳光体育竞赛等具有个性且适用大众的文化活动。
4.积极做好校园文化活动人才储备。坚持以学院各项文化艺术活动为契机,如浙江省大学生艺术展、迎新和毕业晚会、十佳歌手大赛、主持人大赛等,做好传统优秀节目的传承,积极选培种子选手。本学年,团委还将聘请一批校内外文艺专业作为学院七彩艺术团指导老师,充分利用新建设的舞蹈房等,做好青年团员文化艺术骨干的培训工作,培育更多的校园文化活动人才。
(四)重视实践锻炼。
1.做好社会实践顶层设计。进一步加强学院层面对寒暑期社会实践的统筹,建立全院统筹机制、科学管理机制、资源保障措施,推动社会实践的科学化、规范化,杜绝‘短、平、快’现象。加强全程指导、动态管理。在考评的基础上,充分利用微信、QQ群等新兴网络平台的优势,建立寒暑期社会实践信息发布平台,真正改变前期培训不足、后期审核不严的情况。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,破除原有传统社会实践模式,丰富社会实践活动形式,拓宽社会实践活动基地,让团员青年在实践中促进专业学习,在学习中锻炼实践能力。
2.深化“三服三化”志愿服务项目。“三服”是指成立志愿服务学院、成立志愿服务项目培育中心、打造“互联网+志愿服务”新平台。“三化”是指服务阵地“品牌化”、服务供给“菜单化”、服务路径“多样化”。此模式进一步完善学院青年志愿者服务组织,规范青年志愿者招募和管理制度,提高了志愿服务质量,得到了团市委的高度认可。在继续推行此项目的基础上,本学年将充分做好各传统志愿服务项目,同时还会开启“瓯江新意”计划,为农村留守、空巢、孤寡、低保老人提供新衣。
3.扎实推进“新青年下乡”服务活动。上学年,院团委按照“项目申报、专家定级、项目实施、考核表彰”的评选模式,加强对各类服务项目的全过程把控,加大组织、队伍、项目建设力度,充分激发青年的参与热情和奉献精神,得到了上级部门的高度评价。本学年将继续开展新青年下乡活动,鼓励学院各项团学活动与新青年下乡结合,真正将结对落实到位,实现点对点沟通,以平台建设、组织建设、队伍建设、制度建设和品牌建设为切入点,切实加强规划指导、统筹协调和督促检查,使新青年下乡活动成为构建当代大学生精神家园的重要抓手。
新学年,瓯江学院团委将坚持在学校团委和学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,知责思为、科学谋划,以素质拓展为统揽,以科技创新、社会实践、志愿服务、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,以基层团组织为依托,大力推进基层团组织建设,加强共青团宣传工作和品牌建设工作,在共青团工作中“抓好重点、突出特点、做好全面、多项并进”,促进共青团工作有质量、上水平,为学院的建设发展做出积极贡献。
共青团温州大学瓯江学院委员会
二〇一六年十月十二日
主题词:方案 实施 通知
共青团温州大学瓯江学院委员会 2016年10月12日
(共印35份)